追尋歷史記憶,傾聽歷史回響
錄入時間:2021年4月7日
點擊次數:623
——第六支部開展“我身邊的紅色故事”實踐教育活動
為了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我校第六支部黨員老師、學生入黨積極分子于2021年4月1日開展了為期一天的“我身邊的紅色故事實踐教育活動。此次活動旨在深化學校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教育引導師生們了解黨的光輝歷史、牢記黨的初心使命、領悟黨的創新理論、傳承黨的紅色基因。
第一站:黃花崗烈士陵園祭奠革命先烈
4月1日清晨,第六支部10名黨員教師和20多名學生代表懷著對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前往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舉行清明祭掃活動。 踏入莊嚴肅穆的烈士陵園,全體師生整齊隊伍,滿懷崇高敬意,向革命烈士敬獻花圈,在烈士紀念碑前集體默哀,以告慰革命烈士們的在天之靈;接著,老師同學們依次走到紀念碑前,敬獻鮮花,一朵朵菊花傳達了師生們對英雄的敬意與哀思,表達對革命烈士無限追思和深切緬懷之情;最后眾人以三鞠躬致敬為中國革命事業捐軀的先烈們,致敬他們的不朽功績。



接著,同學們跟隨支部老師們一起參觀陵園,其間陸宏宇老師給大家講述黃花崗起義的歷史,帶領大家為在陵園安息的一位位烈士致敬。陵園內的烈士都是革命期間在廣東地區英勇犧牲的戰士,他們的座座墓碑都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座座豐碑,從七十二無名烈士墓到紀功坊,從馮如到鄧仲元,他們的事跡都給老師和同學們無比的震撼。愛國之情在燃燒,革命的種子在心中種下。


第二站:參觀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
黨員教師和學生來到位于廣州越秀區中山四路的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進行參觀學習。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原為番禺學宮,是供學子讀書的地方,外觀上古色古香,充滿了歷史底蘊。從國民革命時期起,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中誕生了一批又一批中國早期農民運動領袖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教師和學生們通過參觀講習所復原場景,學習了農民講習的發展歷程,了解了農民運動的著名領導人的故事,深刻體會了革命先輩們為了革命取得勝利不怕流血犧牲、英勇奮斗的精神,以及在我國開展農民運動的偉大歷史意義。
隨后,在場的所有黨員同志在黨旗下重溫入黨誓詞,再次牢記自己入黨的初心和誓言。




第三站:參觀廣州起義紀念館
當天下午,黨員教師和同學們一起來到位于越秀區起義路的廣州起義紀念館。廣州起義紀念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見證了從大革命時期開始廣州的革命運動,承載了革命先輩們的革命理想。
黨員老師和同學們參觀了“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展,從1919年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開始,詳細講述了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史和奮斗歷程。同學們認真閱讀展板上的文字,仔細觀察戰爭時留下的老物件,時光仿佛回到了那個充滿激情的革命時代。位于二樓的新中國史展區展示了自1949年以來我國取得的一個個偉大成就,教師和學生們都深刻感受到沒有“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生活”這句話的深刻內涵。最后,同學們在留言墻上留下感悟與心愿,表達自己對國家的熱愛、對黨的忠誠,愿意為社會主義建設奉獻自己的決心。
隨后,教師和學生們還參觀了“譚平山在廣州”展,本展以廣東早期共產黨人譚平山的一生為主線,向教師和同學們展現了一位馬克思主義者的堅定信念,為國民革命事業奮斗不屈的精神。




第四站:參觀楊匏安舊居
楊匏安舊居又稱楊家祠,位于越秀區越華路,是楊氏家族在廣州設立的宗祠,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在參觀了廣州起義紀念館之后,教師與學生步行來到楊家祠。楊家祠占地面積較小,卻是共產黨人在廣州的重要紅色據點,這里是學習早期共產黨人生活軌跡和革命歷程的重要地點。這里的一磚一瓦都是當年革命先輩踩過、摸過,仿佛他們就在身邊,感受真切。講解員為教師和學生們講述了楊匏安簡短而極具意義的一生,展現出寧可犧牲也不變節的革命忠貞精神和充滿革命熱情的家國情懷。




通過一天豐富充實的“紅色故事”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所有黨員教師和學生入黨積極分子都再次從親歷中感受到我們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紅色記憶、紅色精神需要一代一代人繼續傳遞下去,“憶苦思甜”才能讓我們在未來迎接挑戰時不怕犧牲,在學習和工作崗位上努力奮斗,為中華民族騰飛積蓄紅色力量。
第六支部供稿
2021年4月5日
標簽: